挑战好莱坞!《大明猩》亚洲顶影视特效技术全揭秘
 您当前位置:巨石影视特效制作-电影特效制作 >> 资讯 >> 浏览文章   时间:2014年07月28日   浏览:次    【字体: 】    
其实早在詹姆斯•卡梅隆打造《阿凡达》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他们对人物的细节的要求非常高,如想要创造出Navi种族在看似怪兽的外表下所展现出人性化的情绪,就需要刻画出详尽的细节,眼皮需要抬高多少、眼睛需要颤动几次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和考虑。所以好莱坞和新西兰那些尖端的数字技术打造着都是注重细节的死硬派,所以在制作《大明猩》时,也很注重细节的展现。归根结底,再先进的VFX技术也要取决于人,电脑图像不会为我们选择任何东西,如何设计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这部电影90%的镜头都需要进行特效制作。全国的3D专家都聚集在这里为《大明猩》奋斗,他们设法用现有的技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比如皮毛和照明。有海外的专家说:“韩国的特效技术将会分为两个阶段,前《大明猩》时期和后《大明猩》时期。”韩国电影史上从未有过150个特效工作人员聚集在同一个屋檐下,为一部电影奋战。我们很自然的产生了自己的运作方式,并向工业光魔(ILM)、皮克斯这样其他顶级制作公司学习,虽然Dexter Films成立只有一年,但我们已经实现了稳定运营。我希望在《大明猩》之后这个公司能获得更大的成长。

大猩猩是个非常稀缺且难以观察的动物。在前期准备阶段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多次走访了首尔大公园和日本上野动物园,直接观察了大猩猩的动作及习性。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剧组也曾派去20名动画师到日本呆了3天,目的只为观察大猩猩。我们认为虽然对大猩猩动作捕捉的工作很重要,但动画师对其自然真实状态下的大猩猩本身形态的理解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拍摄前我们又花了大概12个月的时间,专门进行了大猩猩镜头捕捉的训练。

全世界为3D电影设计生物的动画师都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物理属性。2D的卡通设计师不用考虑这些,假如他们画一个人物在跑,他们只需要考虑人物要跳多高。但3D电影的动画设计师在设计人物时,就要考虑到一系列自然规律,包括重力以及其他数不清的物理原理。目前,《大明猩》已经完成了2/3的动画设计,我们的动画设计师的知识几乎已经向物理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看齐了。

本片在拍摄过程中,一般每个镜头都需要拍两次,第一次是由猩猩的替身演员,穿着特制的动作捕捉的服装和演员来配合进行表演;第二次的表演替身演员将不再出场,演员要根据自己的记忆,重新把刚才演过的情节,对着空气做一次无实物表演。在这样的拍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猩猩视线高度的把握,如坐着或是站着,其视线是不一样的。而且本次演员除了一个虚拟的“灵灵”外,还有来自中国的徐娇和韩国的成东日,他们之间的国籍不同,语言也不通,在现场虽然也有翻译,但我身为导演要处理的东西还是很多,工作比较琐碎。比如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能我之前在指导他们的时候所要求的,过后连我自己都忘了,但演员都很专业,他们会提醒我之前说过的事情,感觉反而他们更像是导演。所以在片场,类似像这种搞笑的事情有很多,我们几个合作得也很愉快。其实我作为导演真的没做什么,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本文源自:http://www.stonefilmworks.cn/zx/24.html
文章热词:影视特效 电影特效 影视特效制作 电影特效制作 卡通CG 广告片特效制作